黑枸杞是什么?

简介
黑枸杞(学名:Lycium ruthenicum Murr.)又称:墨果枸杞,苏联枸杞,苏枸杞,是茄科、枸杞属多棘刺灌木,高可达150厘米,多分枝;坚硬,有不规则的纵条纹,小枝顶端渐尖成棘刺状,节间短缩,有簇生叶或花、叶同时簇生,在幼枝上则单叶互生,肥厚肉质,顶端钝圆,基部渐狭,中脉不明显,花生于短枝上;花梗细瘦,花萼狭钟状,花冠漏斗状,浅紫色,裂片矩圆状卵形,耳片不明显;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浆果紫黑色,球状,种子肾形,褐色,5-10月开花结果。分布于中国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中亚、高加索和欧洲亦有分布。耐干旱,常生于盐碱土荒地、沙地或路旁。
黑果枸杞可作为水土保持的灌木。黑果枸杞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质、枸杞多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
形态特征
经多棘刺灌木,高20-50(-150)厘米,多分枝;分枝斜升或横卧于地面,白色或灰白色,坚硬,常成之字形曲折,有不规则的纵条纹,小枝顶端渐尖成棘刺状,节间短缩,每节有长0.3-1.5厘米的短棘刺;短枝位于棘刺两侧,在幼枝上不明显,在老枝上则成瘤状,生有簇生叶或花、叶同时簇生,更老的枝则短枝成不生叶的瘤状凸起。叶2-6枚簇生于短枝上,在幼枝上则单叶互生,肥厚肉质,近无柄,条形、条状披针形或条状倒披针形,有时成狭披针形,顶端钝圆,基部渐狭,两侧有时稍向下卷,中脉不明显,长0.5-3厘米,宽2-7毫米。花1-2朵生于短枝上;花梗细瘦,长0.5-1厘米。花萼狭钟状,长4-5毫米,果时稍膨大成半球状,包围于果实中下部,不规则2-4浅裂,裂片膜质,边缘有稀疏缘毛;花冠漏斗状,浅紫色,长约1.2厘米,筒部向檐部稍扩大,5浅裂,裂片矩圆状卵形,长约为筒部的1/2-1/3,无缘毛,耳片不明显;雄蕊稍伸出花冠,着生于花冠筒中部,花丝离基部稍上处有疏绒毛,同样在花冠内壁等高处亦有稀疏绒毛;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浆果紫黑色,球状,有时顶端稍凹陷,直径4-9毫米。种子肾形,褐色,长1.5毫米,宽2毫米。花果期5-10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陕西北部、宁夏、甘肃、青海、新疆和西藏;中亚、高加索和欧洲亦有。 [3] 黑果枸杞的适应性很强,耐寒、耐高温、耐盐碱、耐干旱。喜光,全光照下发育健壮,在庇荫下生长细弱,花果极少。对土壤要求不严,沙土、沙壤土、粘土、盐碱地均可生长。主要价值
1、营养素黑果枸杞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质、枸杞多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还含有丰富的黑果色素(天然原花青素,简称OPC),其OPC含量超过蓝莓,截止到2016年发现的OPC含量最高的天然野生植物。原花青素OPC是最有效的天然水溶性自由基清除剂,其功效是VC的20倍、VE的50倍。黑果枸杞被誉为野生的“蓝色妖姬”。
2、功能
清肺热,镇咳,消炎。
3、主治
哮喘性气管炎,止咳,牙龈出血,感冒,咳嗽,发烧。
易混提示
白刺(Nitraria schoberi L.)与黑枸杞易混,应注意区别,白刺特征是:矮灌木、枝匍伏,有针刺,叶倒卵状,肉质;花黄绿色,雄蕊15枚,核果椭圆形,紫黑色。为蒺藜科植物。此植物含多种生物碱。温馨提示
本文信息摘取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或科普中国的内容,为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养贡献一份力。中药及滋补品行业水深似海,市场上很多友商为了利益,以次充好,以假乱真,各种农药超标残存、重金属超标、非法添加、熏化学剂、染色、涂胶、泡化学品等等问题,屡见不鲜,危害国人的健康;为了杜绝行业黑幕产品,购买中药及滋补品时,请认证:深山仁心®品牌的产品,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严抓源头;拒绝添加;恪守品质;平价实惠;不忘初心,筑建全民健康,打造高质量健康生活,共创健康中国。